健康知识|复眼的昆虫有哪些,一般昆虫有多少只复眼( 二 )


2.复眼的构造 
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, 每个小眼的表面称为小眼面 。 小眼的数目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不同, 每个小眼的构造, 在表面的是透明的角膜镜 。 角膜镜的下面连着圆锥形的晶体, 角膜和晶体具有透光和聚光的能力, 晶体下面连着有感光作用的视觉柱以及视觉细胞 。 此外, 在每个小眼的周围, 都包围着暗色的色素细胞 。 小眼都各自接受一个点像, 各小眼的像能凑成整个物体的形象, 这样造成的影像称为镶嵌影像或点像 。
3.复眼的成像 
(1)并列像:有些昆虫在白天活动, 有些则在夜间活动, 这是怎么回事呢?这是复眼的构造所决定的 。 白天活动的昆虫, 它的复眼的视觉柱紧接在晶体的下面, 每个小眼的周围又包着不透光的色素细胞 。 在这种情况下, 只有垂直射入小眼的光线才能达到视觉柱, 起到感光作用 。 但从侧面小眼折射来的光线, 却被色素细胞挡住, 不能到达视觉柱 。 这种只能由直射光照射所成的物像, 叫并列像 。 由于这种复眼接受的光量子有限, 所以只能在白天光线充足时才能活动 。 相反在夜间光线不足时就看不见物体,
有复眼的昆虫, 有什么特点? 有蝗虫、蟋蟀、蜜蜂、蜻蜓、苍蝇、草蜢、蟑螂等等有复眼 。
昆虫的眼睛包括单眼和复眼, 复眼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组成 。 除寄生性昆虫外, 一般昆虫都有一对复眼, 头顶上还有1到3个背单眼 。
1、蝗虫
俗称“蚂蚱”, 属直翅目, 包括蚱总科、蜢总科、蝗总科的种类 。 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,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, 左右两侧各1只, 较大, 是由很多小眼组成, 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。
种群分布:
飞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蝗虫, 已知有10亚种, 其分布遍及除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 。
我国有3个亚种: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、亚洲飞蝗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、西藏飞蝗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区的许多河谷与湖泊沿岸地带 。
2、蟋蟀
无脊椎动物, 昆虫纲, 直翅目, 蟋蟀总科 。 复眼较大, 一般为头长的1/4~1/2;单眼一般3枚, 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;中单眼位于头背侧、颜面或额突顶端 。
分布范围:
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, 几乎全国各地都有, 黄河以南各省更多 。 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、田野、乱石堆和草丛之中 。
3、蜜蜂
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、细腰亚目、针尾部、蜜蜂总科、蜜蜂科昆虫的统称, 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 。 触角膝状, 复眼椭圆形, 口器嚼吸式, 后足为携粉 。
地理分布:
蜜蜂类的地理分布取决于蜜源植物的分布 。 全世界均有分布, 而以热带、亚热带种类较多 。
不同亚科或属的分布有一定局限性, 例如熊蜂以北温带为主, 可延伸到北极地区, 而在热带地区则无分布一记录 。 木蜂族的突眼木蜂亚属只分布于中亚, 无刺蜂属则分布于热带 。
4、蜻蜓
蜻蜓, 无脊椎动物, 节肢动物门, 昆虫纲, 有翅亚纲, 蜻蜓目, 差翅亚目, 分蜻科和蜓科 。 复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, 它们的视力极好, 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 。
分布范围:
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浙江、四川、贵州等省;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 。
黄蜻全国多省市自治区有分布 。
玉带蜻仅产于中国, 主要分布于北京、江苏和福建等省市自治区 。
5、苍蝇
蝇是完全变态的昆虫, 它的生活史可分为卵、幼虫( 3个龄期)、前蛹、蛹、成虫 。 苍蝇的寿命虽然只有1个月左右, 一只雌蝇可产卵500-1000个 。 复眼2 只, 单眼3 只 。 口器为舔吸式 。 前翅膜质, 用来飞翔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