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,净空心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( 二 )



8 只有真正放下 , 然后才能够全心全力地为一切众生服务 , 那个服务就叫度众生 。 服务的项目再多 , 总的目标就是这两句话——帮助众生“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” 。
净空老法师佛学答问精选:请问如何才能放下分别执着 其实楼主是走入一个误区了 。 你曲解了“放下”的意思了 。
佛教讲究缘法 , 有缘是缘 , 无缘亦是缘 。 缘尽不强求便是放下 。
放下的是不该有的 , 不正当的 , 和对别人可能造成不便甚至伤害的 , 而不是所有 。 ——放下对生存的执着 , 并不是说去死 , 而是“当生则生 , 当死则不贪生” 。 放下对分别的执着 , 其实也就是对分别的正确认识 , 这是因为缘份已尽 , 强留无益 。 至于妄想 , 都已经知道是妄想了 , 又怎么要执着其中呢?
对生活的理解 , 个人以为要有平常心 , 该去该留 , 是得是失 , 自有定数 , 非己强求是为夺 , 何况如果真爱一个人 , 尊重对方的选择 , 更重要的是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 。 如能做到这一点 , 相信你不会产生妄想 。

放下了不该有的妄念 , 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人 , 心做心事 , 无关天地 , 神奈我何?
学法,修行,放下:妄想,分别,执着,试问:几人凡夫能做到?师兄敬请开示! 净空法师---大乘经里面常讲 , 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 , 这就是佛;还会起心动念 , 能做到不分别、不执着 , 这是菩萨;不分别也做不到 , 不分别很微细 , 能够做到不执着 , 那是阿罗汉
【如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,净空心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】
「世间自在者 , 常在世间而不为世间所拘碍」 , 拘是拘束 , 碍是障碍 , 这就得大自在;换句话说 , 他在世间不会被世间一切法所干扰 。 我们讲干扰大家好懂 , 他能不受干扰 , 那就自在 。 不像我们 , 我们这凡夫是动不动就被世间所障碍 。 你看 , 看到顺心称意的事情就起贪爱 , 这个贪爱就是被它干扰了;听到一些不如意的言语 , 心里就怨恨 , 你看也是被外面环境干扰 , 我们今天讲受环境的影响 。 什么人能够不受环境影响?真修行人 。 他修的什么行?就是修的不受环境影响 , 这叫修行 。 修行再好依旧受环境影响 , 那修行再好也没有成就 , 这个环境是来考验你的 , 环境一考验 , 你就不及格了 。 古人常讲「八风吹不动」 , 八风吹不动在佛法里面是最低级的 , 不是高级 , 至少你要能够在境界里学着不动心 。 大乘经里面常讲 , 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 , 这就是佛;还会起心动念 , 能做到不分别、不执着 , 这是菩萨;不分别也做不到 , 不分别很微细 , 能够做到不执着 , 那是阿罗汉也行 , 也算是有小成就 。 这些道理学佛的人不能不懂 。

「世间自在王」他示现成佛 , 那当然得大自在 。 成佛 , 这我们知道 , 见思烦恼断了 , 超越六道;尘沙烦恼断了 , 超越十法界 。 无明烦恼也断了 , 习气没断 , 无明的习气很不好断 , 生实报庄严土 , 这是不是佛?是 。 中国佛教 , 过去这些祖师大德常常给我们讲 , 所谓「明心见性 , 见性成佛」 , 就是这种佛 , 见性就叫成佛 。 没有见性是凡夫 , 四圣法界也叫凡夫 。 六道里面叫内凡 , 六道是个界限 , 六道里面是内凡;六道之外就是四圣法界 , 称为外凡 。 这个凡圣标准以什么为界限?以用心 。 凡夫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 , 连四圣法界里面声闻、缘觉、菩萨跟佛 , 还是用妄心 , 妄心是什么?阿赖耶 , 还是用阿赖耶;换句话说 , 没能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 。 果然是转八识成四智这就成佛 , 他用真心 。 由此可知 , 真心是智慧 , 妄心是情识 , 十法界都没有离开情识 , 只是愈往上面去 , 情识愈淡薄 , 他还有 , 到十法界里面佛还有 , 很淡薄 , 把情识转变成智慧 , 这就成佛了 。 所以真心是智慧 , 不再用情识 , 转情识为智慧 , 智慧是真心 , 就是自性 , 这叫成佛 。 自在王如来这是成究竟圆满的佛果 , 在《华严经》称为妙觉位 。 不是等觉 , 等觉也就是说无始无明的习气还没断干净;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 , 这叫妙觉 。

推荐阅读